中国式管理新的伤痛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是最复杂的。
一、市场环境变化太快。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随时可能发生的企业内部组织重构。
两个变量加在一起,刚习惯了工业化管理方式的传统企业的管理者们就乱了阵脚。工业化管理方式讲究的是,人是组织的一个环节而已,在组织体系中尽量将环境简单化,将流程机械化。
但在信息化时代,以“灵活”著称的中国人,如何将“变”本身制度化?如何将市场环境的“变量”、竞争对手的“变量”、组织信息的“变量”,个人能力的“变量”,有序组织,有效传递,直至执行下去。
不得不承认,做到这样到位的管理,不是易事,也容易变成一项生硬的、效率低下的工作,能否找到一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高效管理方式?
一旦有一套机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企业就会产生无限“智能”。
以组织效率为目标,重新构建适应市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正是王汉超创立i到位的初衷。他希望自己所服务的企业中,每个系统、每个个体都能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他强调“到位率”。
移动时代的到位率和传统时代的到岗率既相同又相异。比如,员工到单位打卡,是到岗,但要工作有效率,就得“到位”。又比如,销售人员拜访客户,拜访质量越高,成交量可能就越大。而拜访质量取决于你与对方沟通的细节。
用王汉超的话说,不到位的移动,是无效移动,是“盲动”。
“人到位”的核心是个人价值的释放
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泛90后逐渐成为被管理主体。这时,依附于组织的集体价值正在削弱,个体价值或者说“个体被认可价值”正在放大,而个体价值的崛起也将为企业提供更具爆发力的能量,会让企业更具活力和富有激情。如何将这种个体价值顺势引导,将制度管理升华为“价值到位”,反组织,反结果,但只要随时追踪到个体的行为管理,是i到位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用王汉超的话说,ABM系统,即基础行为管理系统,是实现“人到位”的最优入口。因为人们日常使用最多,也最能为所有层级所接受,而且管理者在出差、开会等条件下也能随时随地办公。
关于这一点,做集成系统的W老板,接触最早,也最有发言权。他那拥有百人团队的企业,正是通过ABM系统“黏”上了i到位。
接触i到位之前,W已经将市面上能够看到的移动办公系统通通研究一遍。在他看来,移动管理作为未来的必然趋势,除了基础办公,还需要不断引入其他功能。而目前这些系统在很多方面与他的管理思想有出入,难以匹配,在使用舒适度上,也有所欠缺。他更希望有有一个系统,可以融入自己的管理思想,毕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公司的真正状态……
就这样,多层次提供自定义管理程序的i到位,进入了W的视野,在与众多移动管理系统比对之后,他发现,这个以ABM作为入口的管理系统,不只能够让他投入管理思想,更能通过互联网思维调整他现有的公司管理状态,实现新人与老人之间的快速融合,使人人成为“发动机”。
打磨产品,尤其是与服务同步进行的互联网产品,是非常痛苦的过程,正如小米王川所说,做极致产品,就是要把自己逼疯。
单就一个考勤,就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部门弹性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考核标准?哪些部门实行标准化考核?什么情况下用量考核?什么情况下以质考核?量与质由谁来判断和把握?把握标准是什么?弹性工作的加班如何设计?集团与分公司考勤机制需要有何种差异?
这些传统上以“人”来权衡的指标,一旦纳入系统管理,需要完全拆开分解,并以数字化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完全不同的使用者。
仅仅与ABM相关的系统,就会集合考勤、计划、客户、项目等各种各样的产品交互、设计界面,甚至每个个体的使用习惯。即便在一个单一的系统中,要想实现对既定客户的精确掌握,对员工合理拜访的良好引导,也需要处理大量的细节问题。
管理没有界限,但效率有标准,如何将中国企业管理兼容儒家、法家、道家乃至佛家的文化融为一体,注重管理刚性与柔性的统一,注重组织和个体之间的价值统一,正是i到位不屑追求的目标。王汉超为人内敛、低调,但同样心怀大梦想:i到位会一直为中国企业实施“定制化”服务,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企业的到位管理,让中国企业的管理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