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师备考路上,您的效率是否还在一如既往的不尽如人意,面对厚厚的书本和种类繁多的复习资料,您是否还在犹豫不知如何取舍;也许您在迷茫,也许您在争分夺秒复习。在备考的路上,环球网校小编帮您一起走过,在这儿借着这样一个平台,给广大的考生们提个醒,看看是否自己也存在以下不当的表现,以便于大家及时更正,以最好的状态迎接2013年的考试……
没有制定好的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员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所谓的好计划并不是多么的细致华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别人推荐的也许并不适合自己,只有真正根据自己实际所制定出来的才能称得上是好计划。
不能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员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员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科学利用时间说的容易,做起来却任重道远,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才会出真知。
不能科学的记忆
不加思索地重复死记硬背,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去整理,将知识系统化之后在记忆比无休止的重复要来的效率高,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理解消化的过程,算不上是浪费时间。
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员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员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员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听课效率差
现在好多课程是是远程的,自己对台电脑,连上网就可以听课了,没老师的监督自己就可以开小差了,没有老师的督促别说预习了,甚至作业、复习都不用,反正也没有人提问。导致听课效率差,所以科学的听课方式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让自己的记录与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的同时,让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课后及时预习和复习,做自己的辅导老师才能保证高的学习效率。
抓不住重点和难点
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员,在看书和听课时,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甚至有时候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所以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才能省时省力。
理论与实际脱离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学而必习,习又必行”。而方法不当的学员往往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为什么不要没有经验的会计的原因。“实践出真知”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不善于科学用脑
有的学员天天泡在自习室,时时抱着书本,总是在无休止的学习,结果还没有不如他用功的学员考的好,这就是学习时不注意劳逸结合,不懂得寓教于乐,每天让自己的大脑处于机械的学习状态,因而影响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