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通/北京暴雨时,他们冲在第一线。暴雨过后,他们被迅速遗忘?当然不会!
7月30日下午6点,京西南宫宾馆写着“请农民工吃顿饭”大标语。身着黄色T恤的抢险英雄团队们进入宴会厅,他们是来自丰台河西再生水厂的150名普通工人。
“危难当头你伸手,表示尊重敬杯酒!”就是这批农民工,在北京大雨中救了100多市民!他们大多来自于江苏盐城盐都区和四川南充积善乡!崔永元动情开场,韩红为民工兄弟演唱,他们是今天的主人。小崔为农民工朋友们签名,并掏出自己的卡付账。
“谢谢大家对我们的认同”
在活动现场,农民工友自发做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谢谢大家对我们的认同!”横幅字面的意思很简单,背后的含义却非常深刻。它昭示了今天农民工在城市有着普遍的疏离感和隔阂感。
农民工自发抢险救人出于他们质朴的本能。在京港澳高速受灾最严重的南岗洼路段,这些个民工兄弟用30个救生圈、麻绳救了上百名被危在旦夕的游客,当获救者自发凑钱近万元向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拒收了。他们不是为钱去救人,也不认为救人应该受到答谢。虽然他们家境并不好,收入也不高,很多农民工都是拉家带口在城市艰难求生,但他们把这种见义勇为当成一种理所应当的平常事。
工友何学中和妻子在北京打工快20年了,儿子小何一直在奶奶身边长大,每年暑假来北京看父母是小何最快的事情,而今年小何不仅迎来大专毕业,更赶上了721北京暴雨灾害。小何和父亲何学中都不会游泳,但他们义无反顾的下水救人。而何学中的妻子不仅要照顾救上来的人,还要担心丈夫和儿子的安危。何学中这样的家庭在工友圈子里非常普遍,儿女不在身边,当然想,但为了给儿女挣一个美好的未来,值得!何学中说:在北京20年不觉得辛苦,但是从来没觉得得到认同,经过721抢险, 当崔永元和韩红出面答谢,同时社会媒体将镁光灯照向他们的时候,他们被感动了,终于知道被认同的感觉多么的温暖。
别再让他们做农村的逃兵,城市的孤鸟
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对生活也有更高的追求。他们更渴望被城市的认可与接纳。今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和工众网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农民工幸福感”排名中,北京的整体农民工幸福感在20个城市里排名第14,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排名更低,仅排名17。
另一项调研则显示,城市生活经验的长短与农民工幸福感无关,城市与农民工之间,不是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而是心灵上的距离。在城市,农民工群体工作繁重,收入和社会地位较低,社会保障不完善,在城市自然感到低人一头。而城市人的排外思想和嫌贫爱富的心态,是对农民工群体尊严的伤害。因此,关心、尊重民工群体,是社会每个人的基本品德。
活动最早的倡导者——工众网的工作人员说:去年年底我们做了第一场“请农民工吃顿饭”活动,到后来得到搜狐微博的支持,再到现在得到崔永元的支持,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和社会名人参与进来,真的非常令人振奋。我们的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关心、认同我们的农民工兄弟,别让他们再做农村的逃兵、城市的孤鸟。
“记住这顿饭,大地看得见”
请客前,崔永元曾发表微博称:“此次如果请客顺利,不仅是@请农民工吃顿饭活动的一大里程碑式进步,或许还开创了中国民间表彰的先河——表扬和自我表扬的权力,之前是被垄断的,民众则只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义务。这次如打破了这种垄断,民众也开始享受表扬和自我表扬的权利。”
韩红虽然嗓子状况不好,但依然为现场农民工朋友献上了两首歌,并以水代酒,敬在场的平凡却又伟大的英雄们。韩红表示,这次她本来想代替小崔出钱,无奈小崔不同意,下次她愿意做东来请农民工朋友,并以藏家的方式祝福每一位英雄“扎西得勒”。
本次活动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烈支持,其中网友喻江在转发韩红、崔永元向救灾英雄鞠躬的活动微博上说:“记住这顿饭。记住这一次鞠躬。当我们弯下腰,别人看不见我们的脸,但是,大地看得见。”
在大灾面前,危机时刻,人性本善这句话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冲在第一线的,往往是平凡而朴实的人们,他们也许出身寒微,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也不生的高大伟岸,正如这些工友们一样,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他们一直默默的奉献着,从未离开,而我们中的大多数,沉浸在自己忙碌紧张的生活中,也从未对他们有所关注。灾难面前,他们散发出最美的人性本善的光辉,奋不顾身救助受灾同胞,这些一直被城市里的人们当做“外人”的人,在这危难关头,把我们当做“家人”。他们的奉献出于本能,不求回报,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认同。也许是一声谢谢,也许是一个感激的微笑,也许是深深的鞠一躬,都是我们认同的方式。由工众网最初发起与搜狐微博共同倡导的“请农民工吃顿饭”活动,就是为了给广大农民工朋友搭建一个与“城市人”沟通的平台,让这些兄弟姐妹知道我们在关注他们,他们不是游离在城市的边缘人群,我们都是一家人。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感激与认同,让农民工朋友找到归属感。我们也期待更多人意识的觉醒,希望从小崔请农民工吃顿饭开始,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人,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