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 大公国际再出发

2020-07-11 09:12 0

在战略重组一周年之际,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正在以全新的面貌重启,业务加速复苏,2020年5月的业务量达到历史高点的六成。

大公国际快速复苏主要得益于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在央企基因的主导下,大公国际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在治理结构、内控体系、合规机制等方面,大公国际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整改、调整和优化。这不仅是大公国际能够复业并且成功重启的根本原因,也是其承担“国家队”新使命的开始……

脱胎换骨 合规为本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

大公国际之前受到监管处罚,问题出在合规上。对此,在中国国新入主以来,大公国际从培育合规文化入手,完善合规检查机制,严守合规底线意识。

董事长吕柏乐自上任以来,在日常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合规底线,“没有合规,一切都是零”、“在合规问题面前,其他都不是问题”。

自中国国新接手以来,大公国际一共发布了65项制度, 其中45项是新制定的制度。今年以来,大公国际又修订了30多项制度。这些制度涉及到合规管理、评级作业管理、人员离职审查等方方面面,而合规是这些制度的核心,这为合规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在评级业务的重要节点,大公国际的合规部门全流程参与。合规部门还加强了利益冲突审查,对股东单位股权比例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利益冲突数据库。目前,合规部门梳理出中国国新投资占股超过5%的公司将近400家,这份名单直接进入公司的信息化系统,营销人员如果对接了这些客户,在信息系统下单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拒绝。

此外,大公国际还建立了重大合规事项报告机制及合规一票否决制规则,由此可见其对合规的高度重视。

同时,在建设合规文化上,大公国际特别强调合规从高层做起。尽管工作繁忙,吕柏乐4月底上任公司董事长,7月份就按照监管要求通过考试,取得了证券评级业的高管资质。监管要求具有高管资质的是3人,但大公国际有6人获得了高管资质。此外,公司182人获得证券从业资格,监管准入门槛要求20人。整改之后大公国际在人员资质上远远超过相关的监管要求。

经过一年多的调整优化,大公国际已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有效制衡的科学化治理结构,已建立合规、专业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为实现独立依法合规经营打下坚实的管理基础,得到了包括监管机构在内的广泛认可。

图片6.jpg

苦练内功,二次创业

自2019年11月复业以来,大公国际业务逐渐开始有起色。对比今年和去年1-5月整体的项目量,从几十个猛涨到几百个,总体上恢复了高峰的60%。

评级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此前,大公国际的离职率高达66.7%,而中国国新进入之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迅速扭转局面,挽留了大批业务骨干。目前大公国际的新员工离职率为7%,人员基本稳定。

不仅如此,大公国际的从业人员结构在实质上得到了优化,人员资质远超监管要求。截至4月底,大公国际通过证券评级高级管理人员资质测试的高管6人,监管要求3人;具有证券执业资格的员工68人,监管要求20人。此外,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员工182人,具有3年以上评级业务经验的员工共有157人,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员工8人。

重组后大公国际的市场部门发起了“凤凰计划”,从人才建设、客户群建设、渠道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四个方面,为市场重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评级质量是评级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国国新重组之后十分重视评级质量,2019年是大公评级质量提升年,而2020年是评级质量提升深化年。

战略重组一年来,大公国际一共发布了500多篇报告,比往年增加了30%,不仅数量大幅超越,在质量上也可圈可点。

在提升评级质量上,大公国际还特别重视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大公国际已经打造了一库三平台,即数据库和作业平台、分析平台、客户平台,拥有了自己的机房和服务器。此外,基于科技对评级行业深远影响的战略判断,大公国际对IT的投入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比如IT人员不能低于公司总人数的10%,这种力度在行业中比较少见。

评级国家队,砥砺前行

央企入股之后,大公国际评级的独立性也成为外界关注的问题。大公国际常务副总裁松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央企或者民企身份,本身并不能代表评级是否独立,而央企合规文化的基因,决定了企业遵照规则、执行制度的内生动力,通过流程和规则保证了评级作业的独立性。”

事实上,确保评级的公正独立、提高评级质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正是中国国新收购大公国际的初衷和战略定位。

中国国新战略重组之初,对大公国际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公国际能够以二次创业的决心,提高评级质量、加强国际对标,成为监管和投资人放心、国际社会认可的评级机构,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维护经济全球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作为负责任的央企,中国国新将会通过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架构规范行使股东权利,确保大公国际评级业务开展的独立性,成为行业内支持其控股的信用评级机构独立开展业务的典范。另一方面,在大公国际内部,一切评级决策严格在监管框架下,由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流程、规则和标准做出,其独立性得到制度性保障。

在全球经贸摩擦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信用评级已经成为某些西方国家对他国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应该认清差距、正视现实,居安思危,在监管机构的正确指导下,不断提高评级技术水平和评级质量,提升行业公信力和影响力,力争早日达到评级行业实力与我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目标。

2010年7月大公国际首次对外发布了五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信用等级,成为第一个发布主权评级报告的非西方评级机构。如今作为“评级国家队”,大公国际对这一点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在实现“具有全球话语权的评级机构”的征途上砥砺前行,为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贡献力量。

消息来源:朝闻天下
朝闻通公众号
朝闻通传媒
朝闻通传媒
微信公众号“朝闻通”发布全球互联网、科技、媒体、通讯企业的经营动态、财报信息、企业并购消息。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关键词:
联系
客服
专属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400-880-0046
186004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