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创创社区2018年度盘点:我们改变的那些小事

2018-12-29 13:49 0
1545364745132882.jpg

篇首语

刘劲

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创创及DBA项目副院长

2018年就要过去了。

这一年,尤其是进入下半年以来,企业家、创业者们都笼罩在一种比以往更焦虑、更悲观的气氛里。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的确不乐观,贸易紧张、利率上升,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经历了4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短缺、创新能力不足,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创业创新的圈子里,大家往往很关注企业的融资、估值和规模。是的,这些很重要,长江创创也一直在致力于帮助大家得到更多的成长和资金支持。但是,我们始终认为,比估值更重要的是价值,是时刻审视自己最初的梦想和未来的方向,不断追问自己是否创造了真正的价值。

我曾经和长江创创的同学们探讨过,创业者拥有什么样的特质才能成功。我们谈到了乐观的态度、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性格,但就像我一直所说的那样,最重要的永远是创始人的格局。所谓格局,就是持续思考如何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什么。

在这非常艰难的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几位创创同学的故事。选择的标准并非他们的规模和业绩,而是他们在某一方面展现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特质——也许是促进了全球价值对接,也许是以技术改善人类的生活,也许是在创业创新领域彰显了女性的力量,也许是缩小城乡和地域差别,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过一句话:“即使到了文明世界的尽头,人类也只有一种应对方式,就是在崇高的理想、伟大的行动和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我很骄傲的一点是,创创的同学们一直在坚持做伟大的事情。

未来不仅属于你们,未来将由你们亲手创造。

新年快乐。

故事一

“我们的使命是赋能教育,启迪未来。”

VIPKID创始人及CEO米雯娟

从200个长江种子用户到63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万付费学生

VIPKID

在创创,还有121位同学,在助力全球价值对接、实现全球担当。

TA的故事:

2013年,决意创业的米雯娟遭遇了周围人的激烈反对。她找到自己在长江的导师刘劲教授。

“You owe it to yourself.”刘劲教授对她说。

那天,米雯娟哭了。为这一份难得的信任与肯定。

经过详尽的行业调研和一年的紧张筹备,2014年,米雯娟创立的在线英语教育公司VIPKID 首批实验班迎来了4个小学员。

2015年春天,长江创创社区的第一个项目,与腾讯合作的长江商学院青腾-未来商业学堂首期班正式开学。米雯娟携VIPKID再次入读长江,与另外四十余位创业者一起,成为创创首批学员。从那时起,米雯娟就种下一个大大的梦想——“我们的使命是启迪和赋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自由地行走在这个星球上。”

5年了,今天的VIPKID已经有超过50万名付费学生,海外学员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优质北美外教达6万名。作为首家教育出海的中国互联网企业,VIPKID已经从专注于中国少儿在线英语教育的提供商,升级为面向全球青少年提供“一站式”英语学习的服务商。

米雯娟的下一个梦想,是将VIPKID打造成一所云端的超级学校,通过跨越国界的“海外中文课堂Lingo Bus”,为汉语文化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通过助力乡村的“VIPKID北美外教进课堂”公益项目,为乡村儿童的教育承担一份责任。在这所学校里,教育资源的流动将不受时空的限制,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不论生活在哪里,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机会。

在创创,还有121位同学,在为助力全球价值对接、实现全球担当贡献自己的能量。长江创创,当如是。

故事二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让人类更健康、让人们生活的世界更美好。”

IDbyDNA创始人兼CEO廖国春

用AI提高宏基因组检测效率,把诊断问题变为计算问题

IDbyDNA

在创创,还有74位同学,正在以科技创新的力量改变世界。

TA的故事:

2014年,人类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13年。基因学的市场应用,已经渐渐消化了最初几年的泡沫,开始向着更为明朗理想的方向发展。尽管在应用层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已使得许多技术应用的价格变得可以被广泛接受。

这一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因学和生物信息学博士廖国春决定,结合自己的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技术背景,以及自己十几年的基因学积淀,在这一领域做一些新的尝试。于是,他联合两位犹他大学的教授一起创办了IDbyDNA,通过在大学中研究开发很多年的一整套搜索方法定位致病菌,帮助医院和医生更精准地检测感染病因。

传统病菌感染检测方法是,医生现根据症状和经验给出假设性诊断,然后通过病人样本检验确认假设。这种方法不仅耗时长、偶然性大,而且十分局限。IDbyDNA的核心技术是基于一个专利DNA搜索引擎之上的临床宏基因组分析平台,利用宏基因组将诊断问题转化为计算问题——通过分析病人身上所有微生物的大量遗传物质序列,来找出致病的病毒、细菌,真菌或者寄生虫。

从获取病人样品到得出临床检测报告,IDbyDNA目前需要36至48小时,在不久的将来会提高到只需24小时;检测准确度超过90%。IDbyDNA的微生物检测平台能够同时识别超过五万种微生物,其中包括3000多种人类致病原,也可以检测新出现的病毒和其他先前未知的微生物。

这一方法打破了传统模式的瓶颈,指明了快速检测传染病的新方向,帮助临床医生克服在应用宏基因组知识制定疾病临床解决方案时所面临的各种障碍,在传染病爆发时也可以帮助公用医疗结构作出更快的反应。

人类的想象力在不断推动科技的进步,而科技需要依靠良知与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真正赋能人类。感恩所有技术创新的先行者,为我们建造梦想的世界。

在创创,还有74位同学,致力于以科技创新的力量改变世界。长江创创,当如是。

故事三

“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上长出的却是翅膀。”

团车创始人兼CEO 闻伟

八年披荆斩棘,从3人团队到赴美上市的汽车新零售第一股

团车

在创创,还有349位同学,奔跑在创业的漫漫长途上,吞风吻雨,未曾彷徨。

TA的故事:

2018年11月20日,成立8年的团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创始人兼CEO闻伟在给内部员工的信中写道:“希望大家用更高的标准来审视自己,永葆初心,做时间的朋友。”

很多人不知道,这一年是闻伟创业的第18个年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创业老兵。

创办团车前的十年间,他做过4个项目,“基本两三年就换一行,符合中国中小企业倒闭的规律。”他笑说。

2010年团车诞生时,公司只有三个员工——他和两位联合创始人。那时候,闻伟自己就是负责跑店的资深“团长”,人称“闻团”。为了直接接触用户,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闻伟每周末亲自带团,跑遍了北京所有的汽车4S店。

公司刚盈利不久,北京开始实施限号政策,政策倒逼团车开始向全国扩张。

“虽然压力很大,但我心态很好,因为我觉得,好不容易遇到了靠谱的人跟我一起做靠谱的事,人和事都没错,扛过去就好了。”

这种信念感使闻伟和他的团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现在,团车拥有近千名员工,覆盖全国超过130个地级市,累积帮助近百万团友成功购车,并在寒冬期逆流而上,成为“国内赴美上市的汽车新零售第一股”。

这当然不是故事的终点。老兵闻伟还要迎接下一个十八年。就像他在员工心中所说的那样:“仰望星辰大海,仍将低头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在创创,还有349位同学,奔跑在创业的漫漫长途上,吞风吻雨,未曾彷徨。长江创创,当如是。

故事四

“每天睁开眼睛都能遇见有趣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向往的生活就是这样。”

Headstart CEO Nick Shekerdemian

人才不只是简历上的两页纸,用智能算法连接求职者和招聘方

Headstart

在创创,还有25位年龄在30岁以下的创业者,正以超越年龄的勇气和远见书写传奇。

TA的故事:

2014年,20岁的Nicholas Shekerdemian从牛津大学来到中国,开始了一年的交换生涯。

这一年,他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经历,链接牛津和剑桥大学的教授,为中国学生提供在线英语辅导。这次尝试最大的意义在于,让Nick找到了自己最向往的生活——“每天睁开眼睛都能遇见有趣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我也因此坚定了要创业的心。”

与那些在垂直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创业老兵不同,像Nick一样的90后创业者,往往缺少丰富的行业经验与积淀,他们的优势在于与生俱来的对全新信息基础设施的亲密感和打破常规、重塑未来世界的巨大热情。

创办Headstart的灵感源自Nick的亲身经历。大学期间Nick申请实习,发现需要将相同的个人信息反复填入各种求职申请表中,流程繁琐而低效。为什么不创建一个系统,提升人才与职位匹配的精准度?这就是Headstart的缘起。Nick和他的团队开始着手设计一套由AI支持的系统,对应聘者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进行多方面综合评估,他们的目标是,HR只需15分钟便可全面了解并评估应聘者,将80%的时间用在最匹配的20%的人才身上。

“我们想要改变公司对人才的思考方式,从过度强调资格和经验转移到采用更广泛的情境心理数据,真正解释一个人是谁、能够做什么,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Nick说。

2018年,Nick入选“福布斯全球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在创创,还有25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正以超越年龄的勇气和远见书写传奇。“年轻人”是个激动人心的概念,它背后是无穷的活力、想象力和可能性。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也的确在以他们对新世界的天赋敏感带给世界越来越多的惊喜。

加油,年轻人们。未来需要勇敢的你们。

故事五

“人只有一辈子,不闯太浪费。”

Markable创始人兼CEO Joy Tang

基于视频搜索技术,做内容平台和电商的桥梁

Markable

在创创,还有49位女性创业者,向世界彰显着创业创新的“她”力量。

TA的故事:

从MIT数学系毕业后,Joy Tang成为一名华尔街高频交易模型分析师,每天面对七台大屏幕上显示的全球期货交易数据,进行风险高频对冲量化交易。

七年后,她放弃了百万年薪的工作,决定创办一家企业,基于视频识别技术,帮助用户识别照片和视频中的时尚产品,并将用户导流到电商平台,实现内容平台和电商的对接。

Markable的核心技术在于对视频内容的“高速准确多物体识别”。市面上现有大多数视频搜索是逐帧识别,本质上就是图片识别,Markable的视频识别是模仿人眼,“跟踪”商品。用户使用Markable扩展插件,搜索明星网红照片,点进“相似产品”按钮,便可以看到来自电商的同款商品,观看视频时点击悬停在感兴趣的产品上,便可以在0.5秒内得到视觉上类似的产品结果。目前Markable数据库里已有约500万时尚单品可供匹配。

自2014年成立以来,Markable在美国已有上千万搜索量,在短视频应用场景下,用户点击到购买的转化率约为15%。2018年, Markable正式进军国内市场,并已和国内一些大的内容平台达成合作意向。

Joy的最终目标是颠覆广告行业:“现在整个市场上的广告形态太初级了,我希望未来广告能成为一种功能而不是公害,用户可以自发地与广告形成互动,而不是变成电子垃圾桶。”

人们喜欢给女性创业者贴上“美女”的标签,喜欢问她们如何平衡家庭和生活,但Joy觉得,她不需要类似“美女学霸”这样的标签,所有的创业者都是一样的——愿为所爱之事冒险。毕竟,人只有一辈子,不闯太浪费。在创创,还有49位女性创业者,向世界彰显着创业创新的女性力量。长江创创,当如是。

故事六

“让人人享有高水平的医学影像诊断。”

翼展医疗联合创始人兼CMO高云龙

将医学影像的创新模式根植到全国的基层医疗中

翼展医疗

在创创,还168位同学,致力于缩小城乡和地域差距,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

TA的故事:

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由于地广人稀,遍布高山和峡谷,这里几乎没有基层医生。国家支援的医疗设备,因为缺少专家指导,只能如废品一般长期闲置。

藏南地区并非个例。在中国,80%的优质医师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基层医疗的综合误诊率高达60%。

2016年,翼展与昌都地区人民医院达成试点合作,推行“1+1+10”模式,即一个数据私有云,一个区域影像中心,10家县级医院和影像医生支持。

基层医院通过一个小小的翼展盒子,连接外网,拍片上传到翼展云影诊断平台,由昌都市人民医院影像医生进行诊断和线上远程专家进行质控指导,进而辐射西藏昌都地区的数十家家基层医疗机构。这项业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生阅片的问题。

2017年8月,由翼展医疗建设的的宁夏首家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向上对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一流专家,向下服务县乡数万名贫困患者。一年时间里,共连接62家医院及机构,完成了5.2万例远程诊断,真正改善了基层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观和深入调研后,给予高度赞扬。

历经九年的积累与沉淀,翼展医疗已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近2500家各级医院合作,年覆盖人群超过一亿。翼展计划将中国影像诊断模式输出全球,做全球最大的“虚拟影像科”,输出高品质诊断给更多世界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翼展已经承担了国家一带一路的医学远程诊断支持,给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目前,我国医学影像需求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放射科医师数量的年增长率约为4.1%,放射科医师数量增长远不及影像数据增长。况且,医生从毕业到具备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这意味着,放射科医师在未来处理影像数据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甚至远超负荷。为此,翼展医疗依托庞大的云诊断网络,运用大数据展开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让数据创造更多的价值,引领新的商业文明。

“从最初为医疗影像设备设计成像系统,到云诊断平台、医生集团、布局AI、建立AI开放协作平台,翼展医疗其实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将医学影像的创新高效诊断模式根植到全国的医疗体系中——这件事,翼展做了十年。”高云龙说。

商业模式即价值观,一个好的商业形态应具有公益性和普世性。让人人享有高水平的医学影像诊断,是翼展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一如既往的追求。

而对高云龙本人而言,这是一份真正为人生赋予了意义的事业:“给时间以故事,给故事以时间,这就是人生。做这样有价值的事情,乃人生大幸”

在创创,还有168位同学,致力于缩小城乡和地域差距,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长江创创,当如是。

故事七

“那些常常被遗忘的大多数,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事情。”

一亩田创始人兼CEO邓锦宏

帮扶全国793个贫困县,为上千万新农人搭建梦想舞台

一亩田

在创创,还有38位同学,服务于沉默的大多数人,做难却正确的事情

TA的故事:

八年前,还在百度工作的邓锦宏,接手了一个乡村信息化的项目,开始时无人看好,他却用两年时间做成了百度当时最成功的一个公益项目。谁都未曾料到,这件事也随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个项目让邓锦宏有机会大量了解和接触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中国有5.7亿农村人口,分布在近70万个自然村里,其中有3000万是贫困人口。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劳力离村进城,驻守农村的只剩老人和小孩,空巢现象很严重。

“他们好像生活在被遗忘的时空里,我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也没有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邓锦宏说,“我要在静止的乡村和变化的世界之间完成接轨。”

2011年,他离开百度,创办“一亩田”。经历过如过山车般惊心的“生死大考验”,也体尝过不为人知的世事冷暖。七年过去,一亩田已经成为农产品电商平台中的佼佼者,用户数量超过1300万,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超过20万个村庄。

一亩田的农产品来源地涵盖95%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通过“村晖行动”与超过60家各级政府达成合作,解决或缓解农产品滞销事件近百起,为农民挽回直接损失数千万元。

一亩田的很多员工也出身农村,邓锦宏为他们设计了利益共享机制,让所有员工的股份占到公司第三大股东。他希望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人,能通过自己的奋斗,在一亩田实现经济自由,再去回报他们的家乡,让那些沉默的和被遗忘的,重新被记起、被关注。

在创创,还有38位同学,服务于沉默的大多数人,做难却正确的事情。长江创创,当如是。

故事八

“我希望你一辈子都用不到轻松筹,但如果你需要,全世界都会在这里帮助你。”

轻松筹创始人兼CEO 杨胤

用户规模突破5.5亿,覆盖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帮助253万个大病家庭筹集善款超过255亿元。

轻松筹

在创创,还有5位同学,正在以创新赋能公益,让善良更有力量。

TA的故事:

在对轻松筹进行天使轮投资时,杨胤没想到自己会在这条路上走这么远。

那时,她的想法很简单,通过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汇聚小钱、成就梦想。2014年,轻松筹团队遇到瓶颈,他们找到杨胤讨论。没想到,杨胤决定直接参与这家公司的创业征途,以CEO的身份加入轻松筹。

那一年,杨胤40岁。生日当天,她坐在咖啡馆里思考人生,然后对自己说:“如果我有幸能活到80岁,那么我的前半生已经翻篇儿了。在人生的下半程,我要过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轻松筹,就是新生活的起点。”

杨胤带领轻松筹首创了基于社交网络的互联网公益。当时,公司内部围绕要不要做个人救助这个方向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杨胤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突然有一天,她找到了坚持的理由——既然这个事情本质上是对的,那就不应该被眼前暂时的困难吓到。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从那时起,轻松筹趟出了一条自己的公益创新之路。他们在业内率先推出了四重健康保障体系,由大病救助、轻松互助、轻松公益、 轻松e 保组成一整套涵盖事前、事后的完整保障体系,让轻松筹由大病筹款平台成功转型为全民健康保障平台。

轻松筹还借助技术手段和创新模式,启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智爱”审核系统和依托区块链技术的“阳光公益联盟链”,打造公开透明的公益环境,确保准确真实的公益信息,加速审核放款的公益效率,让公益真正做到高效、透明、可信赖。

“在可见的未来,我相信看病不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单枪匹马和病魔作战的过程,而是在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下,一步步走向健康的过程。而我们愿意陪你同行,帮你照亮前行的路。这就是轻松筹,一家以干掉自己为目标的科技公司的使命。”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杨胤这样说。

在创创,还有5位同学,在以创新方法赋能公益。长江创创,当如是。

消息来源:朝闻天下
朝闻通公众号
朝闻通传媒
朝闻通传媒
微信公众号“朝闻通”发布全球互联网、科技、媒体、通讯企业的经营动态、财报信息、企业并购消息。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关键词:
联系
客服
专属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400-880-0046
18600423130